Scan me!
扫码分享
能力概览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 CNIR2410SH48037        生成日期: 2024-10-29
员工数
6076
厂房面积
50000
生产设备数
190
成立时间
1963-10-11
设计师人数
820
一般纳税人
品牌资质
自有品牌
铺货渠道数
1
注册资本
130981.2049万元
企业总面积
67600
企业工商信息
营业执照信息
企业名称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币种
RMB
注册地区
中国浙江杭州临安市
注册资本
130981.2049 万元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相府路666号
注册号
9133000014304182XR
登记机关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用代码
9133000014304182XR
营业期限
2000-03-28 - 长期
成立日期
1963-10-11
最新年检
2024
法人代表
赵礼敏
经营范围
观光车、牵引车、搬运车、托盘推垛车、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叉车及配件的制造(凭有效许可证经营)。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制造 观光车、牵引车、搬运车、托盘堆垛车、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叉车、轻小型起重设备及配件、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销售,特种设备的修理,叉车、工程机械、机电设备、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租赁,经营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物业管理,经济技术信息咨询,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项目的集成,技术服务及工程实施,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含下属分支机构经营范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税务登记证信息
是否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
纳税人名称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纳税登记号
9133000014304182XR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
组织机构代码名称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9133000014304182XR
组织机构代码证有效期间
2000-03-28 - 长期
企业文化与部门人员
人员信息
总人数
6076
销售人员
1736
生产人员
2781
组织架构
部门名称
生产部
部门名称
销售部
部门名称
技术部
部门名称
财务部
部门名称
行政部
企业文化
企业概述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集团”、“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企业之一,2016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3298。       杭叉集团产品总销量及出口十多年来持续位列国内行业前茅,据美国《MMH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对全球叉车企业按营业收入排名,杭叉集团位列世界第8位。       杭叉集团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并入选“中国机械工业排头兵企业”和“浙江经济年度榜样”。此外,公司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浙江省第二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浙江省商标品牌战略示范企业、浙江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领军企业,进入“中德合作工业车辆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2021年获评浙江省“未来工厂”、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为杭州市首批“链主工厂”培育企业。       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工业车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智能工业车辆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       公司产品包括1-48吨内燃叉车、0.75-25吨电动叉车、集装箱正面吊、空箱堆高机、牵引车、搬运车、堆垛车、越野叉车、高空作业车辆、强夯机等全系列、多品种的产品以及多款AGV智能工业车辆,规格品种达上万种,同时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包括产品配件销售、修理、租赁、再制造等在内的工业车辆后市场业务。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公司实施产品新能源战略,在未来力争将全系列产品切换为锂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实现产品战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公司实施“两头强、中间精”的经营发展模式。在研发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在销售方面,公司通过在国内外设立直属销售分、子公司及授权经销商和特许经销店的方式组建营销服务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制造方面,通过对零部件的自制与采购,利用先进的装配流水线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生产高品质的工业车辆产品。同时公司专注于主业通过资本市场对公司产品上下游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公司在行业的引导地位。       杭叉集团以“做世界最强叉车企业”为愿景,致力于“让搬运更轻松”,坚持“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国际化整合”的发展战略,坚持“进取、务实、创新、和谐”的企业精神,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客户提供最真诚的服务,努力实现进入“世界叉车前五强”的“杭叉梦”而奋斗!
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
公司愿景做世界最强叉车企业阐述:传承六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公司已成为中国叉车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跻身世界叉车前九强。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叉车生产和销量第一大国但不是强国。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由大而强,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2010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公司,提出做世界最强叉车企业的殷切期望,不仅给了我们信心,更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公司使命让搬运更轻松。公司核心价值观诚信为本 效益优先 持续发展 回报社会阐述:诚信是立业的根基,效益是生存的前提,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回报是我们的责任。
产品信息
办公场所信息
营业办公信息
经营模式
生产型
营业办公场所面积
14000 
营业办公场所使用类型
自有
营业(办公)地区
中国浙江杭州临安市
营业(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临安区相府路666号1、10幢
营业(办公)面积
14000 m²
厂房与生产设备
厂房信息
工厂性质
自有工厂
厂房使用类型
自有
厂房地区
中国浙江杭州临安市
厂房详细地址
浙江省杭州临安区相府路666号1、10幢
设备数量
设备数量
190
常规设备
3
辅助设备
0
常规设备
常规设备名称
机床
数控机床
数控切割机及折弯机
常规设备型号
--
--
--
常规设备台数
52
118
20
实力工厂信息
是否有外贸代工经验
是否有品牌代工经验
代工品牌名称
代工品牌信息是否展示
企业品牌资质
自有品牌
品牌名称
HC
杭叉
品牌类型
注册商标(R)
注册商标(R)
品牌证书编号
5378107
5378134
品牌证书到期时间
2029-05-13
2029-05-13
代工模式
代工模式
代工模式
OBM
研发设计能力
研发能力
设计外包能力
年平均新款数量
100
设计师平均工作年限
10
10年以上开发工程师人数
120
6-10年开发工程师人数
200
1-5年开发工程师人数
500
设计师的设计能力
能够独立设计新款
专利能力
专利
一种燃油系统及燃油系统保护方法 (专利号: ZL 2020 1 1254121.0)
一种氢燃料电池叉车及其上下电控制系统 (专利号: ZL 2022 1 0200498.0)
一种托盘车强化试验系统 (专利号: ZL 2022 1 0611769.1)
一种四自由度可调的多功能牵引装置 (专利号: ZL 2021 1 1593523.8)
一种三向属具堆垛车属具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专利号: ZL 2022 1 0829406.5)
打样能力
自主打样能力
打样周期
60 天/件
打样/制程工艺师傅数
50
质量管控能力
质量部门管理
质检配置
质检类型
自检
生产及工艺
生产现场
流水线/组数量
10
卫生状况
干净、整洁
照明状况
good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企业不展示
合作客户类型
-
合作品类
-
合作客户产能占比
-
合作客户年限
-
主营品牌
-
接单交付
接单能力
单笔订单最低数
1
交付能力
交付接单产品 - 名称
工业车辆
交付接单产品 - 数量
23000 
交付接单产品 - 周期
30 
供应链运营能力
铺货能力
线上平台入驻数量
1
线下平台入驻数量
0
直营门店数量
0
经销商数量
0
代理商数量
0
线上平台入驻名称
1688 - https://alihzhcgcjxgf.1688.com/
销售能力
近一年销售总额
1620000 万元
主营产品名称
工业车辆
主营产品销量
1170000
主营产品货品来源
工厂货源
仓储与物流
仓储情况
仓储类型
自有
仓库有效期
2025-10-28
仓储面积
3600 
仓库有效期
2024-10-29 - 2025-10-28
仓库覆盖网点
浙江省
仓储方式
2
仓储情况说明
干燥,通风
物流情况
配送方式
电商外包物流配送
物流合作商名单
跨越速运
服务支持能力
服务支持能力
售后服务保障类型
内设专职服务部门和专职人员上门服务,其他
是否支持账期
结算方式
现款现货
代理采购能力
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机构地址 :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大道北4012号元征科技工业园1号楼
联系电话 : 400-1885900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 : CNIR2410SH48037
生成日期 : 2024-10-29
 本报告仅是服务商依据从深度认证企业处获取的资料、文件、信息等对深度认证企业相关状况的客观描述,并不包含服务商对提及的所有信息和深度认证企业状况的主观分析、法律评价、法律意见或作出任何行动建议。服务商不对深度认证企业或任何第三方根据本报告而采取或不采取的行动负责。